close
《 芍藥甘草湯》
【出典】 傷寒論
【組成】 芍藥、甘草
【功能】 調和氣血,鎮痙止痛。
【主治】
陽明氣血不和,肝木乘脾所致的腹痛一切痙攣急痛,小兒發熱腹痛,小便不通,肚痛,腹皮攣急按之不弛,腳弱,步履無力,足痛拘攣。
【臨床應用】
胃神經痛、胃炎、四肢疼痛痙攣、胃痙攣、腹痛、腹中及手足片側疼痛、腰痛、坐骨神經痛、膽石、腎石症、消化性潰瘍疼痛及排腸肌痙攣等病證,可以選用。
【現代藥理】
1.解痙、鎮痛、鎮靜作用:〈甘草〉抑制平滑肌活動,對腸肌稍有解座作用。〈 芍藥〉通過剌激副交感神經,能緩解腸痙攣引起的腹痛,且對中樞神經系統起鎮靜作用。〈甘草、 芍 藥〉有協同作用,對胃腸之痙攣有不錯之效果。
2.抗菌作用:〈 芍藥〉抗菌,並抗病毒。
3.抗潰瘍:〈甘草〉抑制由乙 醯 膽鹼、組織胺、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。
4.〈甘草〉具類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。亦有甘草甜素可解多種藥物、毒素之毒。亦有鎮咳袪痰、抗炎抗過敏作用。
【加減】
1.四肢寒厥:合《四逆湯》。
2.四肢熱厥:合《四逆散》。
3.四肢拘攣、屈伸不便:合《甘草乾薑湯》,或加〈乾薑、細辛〉。
4.腹痛不和:加〈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台烏〉。
5.胃痙攣、腸疝痛:加〈香附、陳皮、川楝子、延胡索〉。
6.膽石症:合《大柴胡湯》。
7.腎結石:合《豬苓湯》。
8.五十肩:合《桂枝湯》、《二朮散》。
9.腰痛、坐骨神經痛:合《疏經活血湯》,或加〈乳香、沒藥〉。
【用法】
飯前溫服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