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古今中外,沒有兩個人的習慣領域是完全一樣的;也就是說,沒有兩個人腦海裡的念頭、思路(電網)和其使用方法是全然一樣的。然而,在每個人那麼多的電網之中,有一些是強而有力的電網,它們常常占有我們的注意力,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行為和想法、做法,它們稱為習慣領域的核心。我們把這些人類共有的核心電網,歸納成八項人類行為的共通特性或基本傾向。人類日常的行為,大多數可由這八大類行為通性之一或多項映射獲得解釋。若我們要知己知彼,認識此行為通性或HD的核心,這將是入門的第一步。
一、同類互比
其實互相比較是人的天性,彷彿什麼人、事、物都可以比較一番的。若能加以善用,則效益無窮:

1. 警覺的心
同類互比是我們最常使用的電網,因此這電網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。如果我們能警覺,便可讓這電網為我們服務,行為也會得到改進。

2. 注意可比性
再比較時,我們要注意這兩件事是不是真的可比:若用大人和小孩來比較體力的話,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﹔然而,若用大人和小孩來比較一般人類通性的話,也許就有可比性。所以在比較時,要先掌握住「可比性」。

3. 注意針對性
我們在比較時,必須先在兩件事中找出焦點,而且不讓焦點隨意擴展。比如說有人學業成績不錯,就以為他領導才能也很好﹔其實成績好的人並不一定是好的領導者。小學老師常常提拔成績好的人來當班長,其實不見得有道理,因為這種做法失去了「針對性」。當好班長所需的個性和作學問所需的個性,其實不大一樣,但我們卻經常把它擴散了。

4. 在人際關係的比較時要適度和留意他人的感受
我們再進行同類互比時,往往會出現「人比人氣死人」的現象。當你跟人比較時,如果你發現你比別人強、比別人成功,你可能會驕傲自滿、輕視別人,不但可能由此使自己落伍、事業退步,同時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。
然而,如果我們謙虛謹慎、和氣待人,可能的結果是,由於虛心使自己進步,獲得更大的成功,並可以獲得眾人的好評和人際間的融洽。\
相反的,當我們比別人差時,我們常常會忌妒別人和灰心,結果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,造成自我的孤立,更由於無法力爭上游而使事業部能進展。
一個比較正面、積極的反應是,當你發現自己不如別人時,就承認不如人,虛心向別人請教學習。由於虛心學習,別人會樂意幫忙,自己的能力會漸漸加強,自己的信心也會建立起來﹔結果是學人之長、補己之短,最後就可以轉弱為強。

二、印象概推
在這個社會裡,印象概推比比接是。我們喜歡看別人的外表、教育程度、背景等來判斷人們的好與壞。其實這些都是一些以偏概全的結論。我們有一個強有力的電網叫印象概堆:「人們再判斷別人時有一個傾向,首先把人分成『好的』和『不好的』部分。當一個人被列為『好的』部分時,一切好的品行便都加在他的身上。相反,如果一個人被歸於『不好的』部分時,一切不好的品姓便都加在他的身上。」
印象概推沒有對與錯,用對時會產生良好的效果,用錯則會產生不良的效果。下面是我們應用印象概推應注意的幾點:
1. 要認識「印象概推」可能會出現某些片面性
印象概推事一種以點代面、以偏概全的感認方法。只知道一點點,就把它推演到所有的個性上,這是一種過於簡化的缺點。

2. 在判斷別人時要盡量客觀並注意總體
當我們認識到印象概推可能出現不全面的缺陷時,我們在應用上就要以此為戒,力求避免。在判斷別人時,不要草率下結論。

3. 給人家好的印象
既然社會普遍存有「印象概推」的現象,我們在言論、行為、外觀等方面就要加以適當注意。

三、投射效應
天下沒有兩個人的習慣領域會完全一樣,但是我們常常透過我們的喜好、經驗等將我們的特性投射給別人。若欲善用則有下列幾點值得注意:

1. 「揣情、摩意」
「投射」固然是一個了解別人的方法,但仍需要經過「揣摩」來印證。因為透過「揣摩」,我們才不至被其外在的行為表現所矇蔽或誤導,而導致我們錯誤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。

2. 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﹔「己之所欲,勿強加於人」
人的目標各有獨特的方面,雖然是最基本的目標,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「投射」給任何的人。也就是說,要根據人們的不同地位、不同職務、不同目標和不同個性,來推斷不同的看法和想法。

四、近而親
我們都有一個強有力的電網叫「近而親」(Proximity Theory):「人們之間住得近的,要比那些住得遠的,更有可能成為親朋好友。」妥善的應用將有助於各方面的發展:

1. 在鄰里關係上
有句話說「遠水救不了近火」,這說明好鄰居的重要性。我們要睦鄰,除了互相幫忙,也要以防萬一鄰家變冤家。因為近而親與相互回報的關係密切,若兩人很常接近,則兩人彼此的電網就會很強,如果彼此關係良好,你對我好,我對你好,我給你恩惠,你給我恩惠,兩人間的關係就可蒸蒸日上,產生良性循環,很如意成為親近的朋友。反之,相處多了,難免有不同意見,若處理不好,可能變成仇家。所以要寬以待人,保持良好的關係。

2. 在工作上
近而親在工作上的應用更是明顯。你必須和每天見面的人保持良好關係。因為如果你對身旁的人好,他們會感覺到。並且這個有好的電網會漸漸地加強,當你有需要時,他們便會相互回報而樂意幫忙你,畢竟是遠親不如近鄰。

五、「投射」相互回報
在人際關係上,有種非常普遍的情形:假如某人知道你對他好,他也會對你好﹔他認為你不喜歡他,他也會不喜歡你﹔他知道你關心他,他也會關心你﹔他知道你陷害他,有一天他也會向你報復等等。這是一種「相互回報」(Reciprocation)的行為。人們為有此相互回報的行為是因為人們從小就有這強有力的電網:「人往往有一種傾向,喜歡那些他自認為喜歡他的人,討厭那些他自認為討厭他的人。」
相互回報的行為從正面來講,有助於人們的相互關心、相互愛護、相互幫助、相互支持,有助於人際間友誼的發展和團隊中向心力的加強。

1. 個人與個人之間
在個人關係方面,有兩點須加以注意:1)如果你欣賞或喜歡某人,就真誠、真心地對他說出欣賞或喜歡的話,創造他的電網。2)要廣結善緣,平時多培養自己的能力,以便能隨時有效地解除他人的痛苦和壓力﹔別人受到你的幫忙,自然會銘記在心,等到你以痛苦或壓力時,別人自然也會相互回報,節除你的痛苦和壓力。

2. 個人和團體之間
個人與團體之間最好能創造出相互回報的良性循環而避免惡性循環。此外,我們也應避免「損公肥私」的可能性。讓相互回報昇華的步驟如下:
第一步,我們可重寫我們的電網,「不討厭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」。如此,我們的心胸便會擴大,接受不喜歡我們的人。
第二步,若可能的話,建立「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」的電網。因為不喜歡我們的人,其實是一面鏡子,可以讓我們反省自己不受歡迎的原因,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,因此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成長。如果我們能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,則我們的心是開的,這樣可以不斷擴大自己的習慣領域。

六、相似相親
我們有這「相似相親」(Similarity Effect)的行為是因為我們皆有一強有力的相似相親的電網:「人們普遍認為,相似的人要比不相似的人,彼此更容易互相喜歡和親近。」
在應用相似相親時,以下幾點我們應該特別注意:
1. 誰是主要影響你事業的人?你知道他們的目標、理想、個性嗎?善用我們實際領域的靈活轉化,多重是相似的地方,但珍惜不相似之點。
2. 你知道你的主管、顧客喜歡什麼嗎?不喜歡什麼嗎?你如果知道他們的想法,就比較容易創造共同的感情,打開彼此共同相似有趣的觀點。
3. 當你與人交談時,多談對方有興趣的話題。如此,你能與人相似相同,而受到對方的喜歡。
4. 多注重良好的溝通,使彼此能產生共識,而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。

七、替罪羊行為
「替罪羊行為」(Scape goating)的電網:「當人們煩惱或惱怒時,在不知煩惱的根源,或知道煩悶的根源但不敢對根源進行攻擊的狀況下,往往傾向於尋找煩悶根源的代替品進行發洩或出氣。」
下列的考慮可以幫助我們防止或降低「替罪羊行為」的弊害:

1. 正確認識,力求不用
替罪羊行為其實是一種短視的、不負責任的和無能力的表現。它本身是粗暴攻擊的行為。這種用感情代替理智的行為,雖能得到一時間的痛快,一般卻無濟於事,不能住你解決根本問題,而且往往會產生後遺症。再出現煩悶、惱怒時,我們應該了解煩悶、惱怒的來源是什麼,然後設法去解除它﹔在未能解除前,我們要盡量克制自己,不可讓感情衝動而作出傷害他人的行動。

2. 針對根源,對症下藥
根源也許難尋,也許難改,但除非我們把它找出來,正面地處理它,否則問題可能愈來愈嚴重。面對根源需要智慧和勇氣,但處理後,我們的能力和信心就會大大增加。

3. 創造阻力,不做羔羊
既然替罪羊行為那麼不可取,何必受了別人的氣,又把怨氣轉給他人呢?我們可創造阻力,使別人不敢輕易地把我們當作替罪羊。努力工作增強能力,如此職位以我們高的人愈少,會找我們當替罪羊的人就會愈少。另外,暫時離開那些有怨氣的人,讓他找不到你,你被拿來發洩的機會也會減少的。

4. 公司的訴怨程序
替罪羊行為是一種人的通性,一個組織如果要工作效率得到提升,必須避免這種行為的氾濫。為避免這種行為,公司必須有適當的訴怨程序。這種程序可以讓人們有途徑發洩他們的不滿、讓人們的心聲可以給別人聽見,因而減少替罪羊行為的發生。

八、人群中的責任擴散
「責任擴散」(Responsibility Diffusion)的電網:「當人們在一起做事而有沒有明確的個人責任時,有的人在一定程度內會失去他個人的責任感。責任出現後,認為別人應該而且會設法分擔他的責任,即使當時他是單獨在工作,也會認為分擔與降低個人責任是理所當然的。」
在應用上,我們應該注意下列四點:
1. 明確的責任制度,建立良好的風尚
有清楚明確的責任、職權及考核、獎賞的制度,使每個人都有清楚明確的責任和獎賞,以防責任的擴散﹔同時,也讓每個人能遵守規則、敢於負責任。

2. 讓黑暗曝光
讓黑暗曝光消失,是遏阻責任感流失最好的辦法之一。公司或團體的行為、成績,讓它們透明化,使人人容易知道誰在做什麼,以免混水摸魚。

3. 辨別是非
外來訊息的誘惑,常使人格未成熟的人失去立場,而同流合污。認同群體與潮流雖是一種通性,但有能力的、有修維的人會辨別是非,也具有不同流合污的勇氣。一個人格成長成熟的人,能自我昇華,自己認為對的就勇敢地堅持,而不輕易雖波逐流,以保持自主自力的行為。

4. 靈活運用
有時候,這種行為可以鼓動風潮,製造勇氣,推翻舊制。古今中外,改朝換代都有靈活運用責任擴散的鮮明例子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